荷兰现代农业模式的优缺点(荷兰农业现代化)
农业的历史,已有上万年,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存在史比农业更悠久。也因此,农业在世人眼里,是非常传统的行业,离「现代化」、「高科技」等词汇甚远。其实,未来农业是真正的高科技行业。
如果用一个单词形容目前一些国家的农业现状,会是这样的:
以色列、荷兰是高科技农业;
美国是现代规模化农业;
新西兰是生态农业;
中国是传统农业;
……
农业的近代史及未来发展,亦如其它行业般,一路升级。
荷兰的农业现代化模式也备受中国农业经营者聚焦于学习与赞叹。荷兰的成功答案就在于荷兰高度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三螺旋合作模式。
实际上,荷兰的自然条件并不突出。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且面临着低洼潮湿、光照不足的难题,这对于农作物生长是极为不利的。但荷兰农业创造了诸多个世界第一和第二。我们来看一下数据:
1、园艺业
荷兰人把郁金香奉为国花,并掌握了“点花成金”的本事。荷兰的Flora Holland是世界最大的鲜花拍卖市场,年销售额达45亿欧元,花卉植物销售量达125亿株。去年,荷兰共出口了91亿欧元的花卉,占欧盟总额近70%。
2、农产品出口
荷兰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产品出口国,而其国土面积仅有美国的1/270。在农业领域,荷兰是绝对的尖子生:花卉、蔬果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乳制品出口居世界第三(仅次于德国和新西兰),动植物油出口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和印度),肉类出口居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巴西和德国)。
数据显示,荷兰每年的农业净出口额高达300多亿美元。其温室蔬菜,占蔬菜生产总值四分之三,86%的产量会销往世界各地。
3、 三螺旋合作模式模式的成功,无可替代!
任何企业或者国家的成功都是模式的成功。荷兰农业也是模式成功
荷兰的成功答案就在于荷兰高度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三螺旋合作模式。(荷兰农业第一个模式值得学习)
“谈到荷兰农业的经验,就不得不提‘三螺旋模式’(Triple Helix)。这是一个集结了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力量的合作模式。
啥叫三螺旋模式?
三螺旋模式,是一个集结了政府、企业与高校三方力量的合作模式。
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力投资教育,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和科研水平;二是将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能输送给农民,促进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
高校的作用是发挥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帮助企业源源不断提供人才和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农技知识。比如,该校的应用植物学研究所 (PPO)立足于农场主、公司和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其研究结果能够很快地被应用于实践。
企业则是三螺旋模式的实践者和推广者,借助政府的提供的技术和高校输送的人才,不断地把新技术和新应用实践到农业生产之中,帮助农民规范操作,并提高技能。政府、企业、高校三者紧密结合,帮助荷兰农业推出新技术、新应用,从而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和效率。
除了三螺旋模式,荷兰农业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它领先世界农业的秘密又在哪里?
从科学技术到产品创新,从种植模式到种植理念,从企业管理到文化意识,让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荷兰农业的领先,也看到了国内农业与荷兰的差距。但是差距背后,这个国家的发展经验,又能给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和方向哪些借鉴?或许此行可以找到答案。
高科技:荷兰,高科技农业的典范
种植模式:让人惊叹的荷兰种植模式!
文化理念:值得学习的荷兰“内核”
小结:我们应该向荷兰农业学什么?
01 高科技
荷兰,高科技农业的典范
如果你去过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国,就会发现,这些国家的农业各有其明显特色。日本是精细农业,美国是规模化精准农业,以色列是节水灌溉技术领先全球的高科技农业。
往前追溯70年,即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荷兰农业开始了它的蓬勃发展之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沉淀,形成了如今的高科技农业面貌,主要体现在玻璃温室农业、园艺花卉、生物防控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
在荷兰的农业构成中,畜牧业50%,园艺业38%,农田作物12%,园艺与农田作物之和占据了半壁江山,以这两个领域为代表,让世界瞩目。
这个国家发展起来的世界一流玻璃温室农业,起因于它的“先天不足”。
荷兰土地资源有限,且光照不足(据了解,荷兰一年能见到太阳的时间不超过70天),这样的条件并没有成为制约荷兰农业发展的障碍,相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荷兰温室开始发展,他们依托玻璃温室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突破了这些限制瓶颈,并让这个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的小国,一跃成为全球农业强国之一,创造了农产品出口全球第二的奇迹。
荷兰玻璃温室环境控制方面,实现了全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装置以及机械化采摘、监测系统等。玻璃温室全面的自动化,加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生产出的作物非常高产,且品质很高,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多出口其他国家。 从育种、育苗、生产、交易和流通等,荷兰的花卉产业链非常完整,并且各环节科学分工、高效联动。
荷兰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农产品出口大国,还与其高效的分销模式密不可分。拍卖方式、农民合作社集体议价、成立一体化集团进行内部收购是荷兰农产品分销的主要模式。其中拍卖方式是荷兰极具特色的一个存在,以花卉为例,荷兰花卉出口额的80%由拍卖市场进行交易。
为什么说荷兰是高科技农业?
这里非常重视科技创新以获得竞争优势,不仅是玻璃温室技术、检测技术等,到这里后,我们看到,农民田间所有防治都是建立在大数据分析之上的,这就是高科技和大数据的力量。卫星识别、分子识别甚至是DNA识别都应用在了农业上。
荷兰有80%的农民已经使用GPS系统,由荷兰政府提供卫星支持,利用其捕捉农田信息,对农田情况进行科学分析。此外,也通过无人机等方式收集田间信息。无论是卫星还是无人机,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搜集储备信息量,分辨有益和有害行为,从而更精准、更有效地给出建议并进行综合病虫害治理。
设施农业中,生物防控以及天敌的应用非常普遍,化学农药使用比例较小,在10%~20%左右,物理和生物防控比例基本在60%~80%。
02、种植模式篇
让人惊叹的荷兰种植模式
放眼全球才知道差距,置身荷兰,才真切地感受到震撼!
1.设施农业高度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
对于现代技术的应用非常普及,不仅体现在高度机械化、精准环境控制(包括自动补光、调控温度和湿度、通风、补充CO2等),也体现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比如智能补光,这边温室都需要给植物智能补光,并且给植物供给CO2来增强光合作用。
玫瑰温室基地CO2补充装置
玫瑰温室基地大棚顶部补光灯,采用人造光种植,每天补光18个小时
番茄采摘。中间铺有轨道,工人可在可以滑动和升降的轨道车上进行采摘和生产管理等操作。
自动装盆机器。电脑上编好程序,自动装盆机器找到位置后,进行装盆。有扫码功能,工人可以在电脑上,可以找到目标花卉在哪个生产台哪个位置。
图左为彩椒玻璃温室基地的智能采集车,自动采集输送辣椒,地面是磁力轨道,每个过道有个芯片,可以辨别车在哪个位置,并且前方有障碍时会自动停下。
计算机现实的温室基地模拟图,全方位数字监控。
2.利用大数据进行管理和防控、生产
荷兰很注重信息化操作和田间监测、大数据收集。这些基地的大数据建立很完善,将大数据输入电脑,利用信息化控制温室的各种自动化操作和防控。
这里的大多数温室基地,很少出现病害,多是预防为主,并对什么时间可能出现的病虫害进行大数据搜集,一旦出现病害,根据大数据进行防控。
Red Star是欧洲最大的西红柿种植和全球贸易公司,他们会对每个客户的产品进行质量和上架时间的测试。并根据数据统计客户的要求,包括不同大小等,目前出口25个国家。
Marjoland基地的修剪和包装环节
3.智能化配肥喷灌系统
荷兰的生产基地基本都会配套配肥罐,提供作物生长不同时期,所需的肥料营养,后期通过电脑操作,即可全部实现智能控制。
盆栽花卉基地采用潮汐式灌溉方式。电脑自动调整每种花卉所需的肥料,一天一次施肥,一次5到10分钟。在不同生长时期,侧重供给的营养也不同。
草莓基地的配肥车间,液体肥料储存在四个配肥罐,通过电脑设计配方混合,完全自动化控制,当场混合当场使用。
4.领先的生物防控技术
这里的玻璃温室,对黄板、杀虫灯以及应用天敌等物理、生物防控方法的应用到了极致。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也以矿物源、植物源药剂为主,化学药剂用量在20%以内,甚至一些设施基地不用任何化学药剂,完全达到有机水平。
与国内习惯用化学防治害虫方式不同,荷兰设施农田对付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害虫,种植者并不是通过打化学药剂,而是引入对该作物无害的害虫天敌进行消灭,这是荷兰设施农业生产中对害虫非常普遍的防治方式。
在各温室大棚中,我们在一些作物叶片上看到了许多如捕食螨等害虫的天敌,这种利用自然生物链的天敌方式保护作物生长,最大程度地再现了天然环境。
玫瑰温室基地采用科伯特捕食螨捕食白粉虱
C.G.van Winden是一个种植历史65年之久的、荷兰产量最高的小番茄基地,已经使用科伯特产品40余年,主要应用天敌产品,如利用捕食螨捕杀白粉虱。并且,全部采用生物防治,不用化学的药剂,番茄生产全部有机。这个基地全部采用科伯特的生物防治和熊蜂授粉。科伯特熊蜂的用量每周就达几百箱。
花卉基地用黄胶带+捕虫灯方式捕杀害虫
番茄基地,根系长度13~17米左右,平均长度15米,产量达95公斤/每平米
5.主流的无土栽培模式
在荷兰设施栽培中,无土栽培比例高达80%,而设施园艺的无土栽培比例高达90%。并且普遍采用岩棉做栽培基质的全岩棉营养液栽培模式,避免水分流失或渗漏。由于岩棉不含营养成分,基地管理人员还会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及时调整营养配方,做到精细化管理。
番茄无土栽培的全岩棉基质栽培模式
6.产业链各环节职责分工明确
荷兰农业从种苗、种植、服务组织、收购、分拣、销售等,都有对应的环节,各环节分工明确,却又紧密协作。
每个环节专注将负责领域做好,并做到极致。以Rainbow辣椒包装和全球贸易公司为例,只做分拣和包装环节。而分拣的费用由农户负责,其余大部分费由经销商来付。
Rainbow公司的辣椒分拣环节和包装环节
7.各环节把控非常严谨
无论是生产中管理,还是生产后的筛选和态度,荷兰人的严格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
控果。在番茄基地,农场主告诉我们,为了保证品质,他们控制番茄每株结40串,每串只有5个番茄果,多出来的花必须摘除。并且在每年九月份下种,10月1日移栽,次年1月份收获,长到8月底结束,然后整株砍掉,重新栽植。
物理隔离。Westland seed辣椒繁育基地每年有超过1000个杂交,在荷兰有5000平米育种温室。这里的物理隔离做得非常好,即便如此,负责人告诉我们,一旦发现一个外来生物,就会毁掉所有的辣椒基地,没有回旋余地。
保持温室清洁。我们在进入多个基地参观前,都需要进行消毒,并且要穿防护服,对这里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如此,对玻璃温室内环境控制很严格。保持温室清洁,基本作物也就很少得病,因此,这些温室基本很少面临病害的问题。
标准检测。在Red Star番茄和Rainbow辣椒基地参观的分拣环节,每个番茄和辣椒的重量、品质都将接受检测,达到标准的将通过,进行包装。不达标的,则会被挑拣出来,淘汰掉。
严格把控价格。据了解,对于鲜花拍卖市场未卖出去的产品,决不降价销售,而是予以销毁,以保证花卉价格的稳定。
8.水和肥料循环利用,没有污染
玫瑰、番茄、辣椒玻璃温室基地,乃至草莓大棚设施等,均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全部普及。我们在90公顷的草莓基地里,看到了其采用的滴灌系统,是封闭循环的系统,不会产生废液,营养液使用椰壳加易普润液体肥料。
草莓基地封闭循环的滴灌系统
小结丨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丨
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需要粮食的人口数到2050年将达到90亿;传统农业有三成到四成的产量,是天气决定的;靠天吃饭或许仍是农民们难以摆脱的宿命,但藉由最新的农业科技,还是可以当个快乐的农夫!
由于陆地面积恒定,随着地球人口持续增长,人均种植面积呈萎缩趋势,因此,提升亩产量和产值,提升农民人均收益,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各国农业部门和科技部门考虑的要事。
一拨又一拨具有改变中国农业落后面貌理想的新农人前往日本、美国、以色列、荷兰等农业科技发达的国家参访取经,预示着农业转变的机遇正在抵达。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奔田生态农场联盟,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将及时更正删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