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来历和故事传说 腊八粥的来历简单一点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粥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食品,被认为具有滋补身体、延年益寿的功效。起源于中国的古代传统节日——腊八节,据说最早是源于古代农民的祭祀恶神、祈求丰收的习俗,后来演变成了一种慰劳家人,庆祝丰收的食品。
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被称作腊八节。《淮南子》中有记载:“腊八之日,万物闭藏,以顺天人之所好也。” 据这句话推测,腊八一词,“腊”代表盛冬,“八”则表示农历的八号,整个节日的含义就是为了庆祝立冬,进入严寒季节。
而腊八粥则是在腊八节这一天常常食用的食品。作为一种传统节日食品,腊八粥中的主要成分有腊八、米、红枣、花生、桂圆等,不仅味道香甜可口,而且被认为可以温暖身体,滋补身体。
腊八粥的故事传说
在腊八粥的传说中,最为著名的是“韩滔煮粥”的故事。相传韩滔是一位唐代的大臣,他很善良,经常会施舍给穷人。有一年的腊八节,韩滔经过一处荒山,看到了满地都是冻死的乞丐。韩滔非常难过,回到家里就命令下属煮了一些粥送到荒山上去给穷人们喝。
可是,韩滔下属只给他煮了一点米,粥稍稍有些清汤。韩滔不想让乞丐们失望,就指挥士兵把整个城墙上的冰块全部打碎,加入到粥里。冰与米熬煮着,渐渐地,粥飘起了热气,味道也随之浓郁起来。
到了荒山上,乞丐们得到了韩滔送来的粥,热气腾腾,味道香甜。大家吃着粥,感受到了浓浓的人情味,渐渐变得充满了力量。知道韩滔的好心,愿意为穷人付出的事情后,大家不由自主地发出“腊八粥好,韩滔更好”的赞善之言。
从此以后,“腊八粥好,韩滔更好”成为了人们对于腊八节以及腊八粥的最高评价。
总结:腊八粥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食品,源于古代农民祀神和庆丰收的习俗。在腊八节这一天食用,具有滋补身体、温暖身体的功效。而在腊八粥的故事传说中,韩滔煮粥的故事则是最为著名的,韩滔熬煮着冰块、米粥,煮出一锅香甜可口的粥,温暖着乞丐们因而被传传颂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