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为什么下午5点后不能喝

  黄芪,又名党参,是常用的一味补气中药。但是,在使用黄芪的过程中,很多人都听说过“下午五点后不能喝黄芪”的说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首先,黄芪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足症状。此外,黄芪有收敛止泻、提高消化功能的作用。

  然而,黄芪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最为明显的就是增加肝毒性。具体来说,黄芪中的一些化合物会在肝脏中代谢产生毒性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会对人体内部的肝细胞造成伤害,从而引发肝脏疾患。

  针对黄芪的肝毒性,人们在使用黄芪时就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使用,更不能过量使用。而对于“下午五点后不能喝黄芪”的说法,其实是建立在黄芪的兴奋作用和代谢特性的基础上的。

  黄芪的兴奋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的睡眠质量。如果在傍晚或晚上食用黄芪,就容易导致失眠或睡眠质量下降。此外,黄芪中的有毒代谢产物就需要肝脏参与代谢和清除,而肝脏在晚上会进入代谢低谷期,此时清除代谢产物的速度较慢,会对肝脏造成较大负担。

  因此,下午五点后不能喝黄芪也就是一种养生的建议,尽可能避免黄芪的兴奋作用对睡眠带来的影响,也让肝脏更好地参与代谢和清除黄芪中的有毒代谢产物。

  黄芪很强的肝毒性

  黄芪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在中医药学中有很广泛的应用。黄芪的主要功效是补气,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等。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肝毒性问题。

  黄芪中的一些成分,如苯丙腔、苯乙酮等,具有潜在的肝毒性。通过一些研究表明,苯丙腔和苯乙酮等成分对于人的肝细胞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此外,这些成分在肝脏中代谢后还会产生一些有毒代谢产物,对肝脏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要注意合理使用黄芪,尽量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肝脏造成严重损伤。在使用黄芪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用药量控制

  一般情况下,黄芪的用药量为 9 ~ 15g/天,单次用量不宜超过30g。若用量过大,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加重肝毒性作用。

  2、注意肝功能

  黄芪的肝毒性与肝脏有很大的关系。在使用黄芪之前,应先检查肝功能水平,若肝功能异常则不能使用。

  3、避免高温煮煮

  在煮黄芪时,要注意避免高黄芪温煮煮。高温下会破坏苯丙腔和苯乙酮等成分的化学结构,释放有毒代谢物质,增加肝毒性作用。

  综上所述,黄芪具有很强的肝毒性作用,使用时需要注意用药量、肝功能状况和煮煮温度等因素。在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该立即停止使用,避免损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