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那么,简要介绍三国中的诸葛亮?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了哪些计?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百科知识网的介绍吧!

  本文目录

  1、简要介绍三国中的诸葛亮

  2、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了哪些计

  3、三国全面战争刘备前期怎么发育1

  简要介绍三国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到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了哪些计

  激将法:诸葛亮利用激将法联吴抗曹。

  草船借箭:借东风之技。

  疑兵之计:诸葛亮与街亭之役。

  各个击破:诸葛亮各个击破五路退敌兵。

  十面埋伏:空城计之时,弹奏之际,给敌方危机四伏的感觉。

  围魏救赵:曹操遂率领大军30万人,去进攻东吴,孙权惊慌失措,向刘备求救,此时刚回荆州的诸葛亮献上“围魏救赵”一计“主公不必出兵东吴,也不必停止攻打西川,只修书一封,劝说马超直捣曹操。

  以逸待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还有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暗渡陈仓、无中生有、调虎离山、欲擒姑纵、抛砖引玉、混水摸鱼、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空城计。

  3

  三国全面战争刘备前期怎么发育

  1、先打下铁矿,招兵满编,吞并琅琊,然后我们向东攻打琅琊储木场和渔场,再攻打东莱农场。

  2、开图向董卓派遣间谍,解锁马腾外交通过联姻招入马超。

  3、最后开图接触刘表通过外交合并吸收刘表的将领和亲信,和刘表势力友好值达到正值以后吞并成功五虎上将就集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