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查询

  黄芩,也称黄草、革藤、黄丹、金丹等,为忍冬科植物黄芪的根部,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黄芩性味苦、寒、有毒,具有清热解毒、泻热导滞、消肿止痛等功效。在中药查询中,黄芩常用于治疗发热、咳嗽、黄疸、肝炎、痢疾、痈肿等疾病。

  黄芩的主要功效和作用如下:

  1. 清热解毒:黄芩入肺、胃、心、大肠、小肠经,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热毒所致的各种病症,如热病、黄疸、痢疾等。

  2. 祛湿利水:黄芩有利尿作用,能够祛湿排毒,对水肿有一定的疗效。主治脚气、水肿等症状。

  3. 消肿止痛:黄芩能够消肿止痛,主要用于肿瘤、肿块、丹毒、疖肿等症的治疗。

  4. 抗菌消炎:黄芩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消炎作用,能够治疗风寒感冒、病毒性肝炎等。

  在中药查询时,需要注意,黄芩性质寒凉,长期服用会伤脾胃,容易引起腹泻、食欲不振等症,慎用于脾胃虚弱者。此外,由于黄芩毒性较大,剂量和煎服方法需要严格控制,不可随意服用。

  中药黄芪的用量

  中药黄芪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多功效。在使用黄芪时,正确的用量非常重要,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下面介绍黄芪的正确用量。

  1. 黄芪作为单味药使用的用量:

  ① 煎汤饮用:每次可用黄芪3-15克,水煎服用,一日1-3次。

  ② 泡水饮用:每次可用黄芪2-5克,冲入开水中,沏泡5-10分钟,温开水冲服。一日1-2次。

  2. 黄芪作为复方药材使用的用量:

  ① 治疗缺气有虚证状者:黄芪一般配伍12-30克,与白术、茯苓、人参等配伍煎汤饮用。

  ② 治疗贫血者:黄芪一般配伍15-30克,与当归、白芍、川芎等配伍煎汤饮用。

  ③ 治疗水肿者:黄芪一般配伍9-15克,与茯苓、白术、泽泻、车前草等配伍煎汤饮用。

  3. 注意事项:

  使用黄芪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用量要适当:黄芪用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疗效,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黄芪的用量,不能盲目服用药材。

  ② 煎服方法要正确:黄芪可以煎汤饮用或泡水饮用,但是需要按照正确的煎汤或泡水方法来进行。例如煎汤时要用清水,水温和煎煮时间要恰当。

  ③ 注意禁忌:黄芪性质寒,不宜在感冒和腹泻等寒性疾病时使用;同时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否则容易引起腹泻等问题。

  综上所述,黄芪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用量和禁忌等问题,正确使用可以发挥出其功效,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