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2+是否可以治愈,与产生蛋白尿的病因相关,生理性尿蛋白消除影响因素后可恢复,病理性蛋白尿若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预后较差。   尿蛋白可分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生理性蛋白尿如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等生理状态时,可引起暂时性、轻度的蛋白尿,这种蛋白尿可随影响机体生理反应因素的消除和肾功能的恢复而消失。体位性蛋白尿绝大多数无肾器质性病变,平卧休息后可呈阴性。多见青少年。当进食过多蛋白质,尿液中偶然可检出尿蛋白。假性蛋白尿是受白带、月经血、精液、前列腺液的污染,偶尔出现的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可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也称选择性蛋白尿,可见于各种轻型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等。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破裂损伤。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预后较差。肾小管性蛋白尿,多见于间质性肾炎、肾盂肾炎;溢出性蛋白尿多见于骨髓瘤。   建议出现蛋白尿应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肾功能检测、超声检查等,结合检查结果、病史综合分析,明确病因,积极治疗,部分病理性蛋白尿也是可以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