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为什么下午5点后不能喝
黄芪为什么下午5点后不能喝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补气、补血、益精、补肝、泻火等功效。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会选择黄芪来补充营养,但是有时候会听到一些人说,黄芪下午5点后不能喝,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黄芪的特性
黄芪性微温,味甘,具有益气补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解毒除烦、补虚、除痈肿等效用。在中医中,黄芪是补益药物的首选,因为它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对各种虚劳、消渴、脱肛坠胀、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产后虚弱等病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加免疫力,对于身体虚弱的人群非常适用。
黄芪下午5点以后不能喝的原因
黄芪具有温补之品,特别适用于身体虚寒的人,然而,黄芪还有一些特殊的观念,譬如不能够在下午五点之后再入口。中医理论认为,黄芪性温,若晚间服用,会容易导致气阴两亏或上火的情况,所以建议在上午或者中午饭后服用,最好不要在午夜和晚上服用。
此外,中医认为黄芪属于益气补阳的药物,属于太阳之气,主元气、天和一切,但是到了夜晚,人体内部的阳气趋于收敛,而阴气升华, 黄芪逆着人体的生命规律入药,容易在人体内部引起热病、烦躁、失眠、失调等症状。
因此,黄芪下午5点后不宜饮用,特别适用于阴虚体弱,易上火,以及晚上容易失眠的人群,晚饭后的喝茶时间也最好尽量将黄芪避开。
黄芪的注意事项
虽然黄芪是中药材中非常具有营养价值的植物,但是其服用也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注意。譬如黄芪的服用量不要过大,每日最多不应超过20克,同时该药材也应避免与一些化学成分药品一同使用,比如一些降压药、利尿剂、甾体类药品,以免造成药物相互作用,引发不良反应,此外孕妇、儿童以及过敏体质的人,在服用时也需要特别谨慎。
结语
黄芪是一种非常有营养价值和医疗功效的中药材,但是在其服用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注意事项。总之,在黄芪服用未必会有不良反应情况的前提下,了解往往可以让人更好地充分利用其药效,为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