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状茎:泻下通便。用于便秘。

  ①《四川中药志》:"性凉,味辛辣,有小毒。"

  ②《贵州草药》:"性凉,味苦微涩。"

  ③《上海常用中草药》:"苦,寒。"

  ①《分类草药性》:"治食积,消饱胀,噙蛾子,并治跌打损伤。"

  ②《贵州草药》:"清热解毒,固脱,杀虫。"

  ③《上海常用中草药》;"鲜根泻下通便。"

  ②治食积、气积及血积:扁竹根、臭草根、打碗子根、绛耳木子、刘寄奴。研粉和酒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蛔虫积痛:扁竹根、川谷根各五钱,水案板(全草)、苦楝皮各三钱。煨水服。

  ④治臌胀:扁竹根一两,煨水服;或用鲜根一钱,切细,米汤吞服。

  ⑤治牙痛(火痛):扁竹根五钱。煮绿壳鸭蛋吃。(③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⑥治便秘:铁扁担鲜根三至四钱。洗净,打碎或切碎,吞服。一般约一小时左右即泻,或略有腹痛。不可多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年久疟疾:扁竹根三至五钱。煨水冲少量酒服。(《贵州草药》)

  ⑧治子宫脱垂:扁竹根二两。捣绒炒热,包患处。(《贵州草药》)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除去叶及花茎,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上海常用中草药》:鲜根泻下通便。

  以上就是扁竹根的功效与作用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