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怎样引起的
心肌梗死基本病因是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急性闭塞若持续时间达到20~30分钟或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大量的研究已证明,绝大多数心肌梗死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溃破,继而出血和管腔内血栓形成,而使管腔闭塞。
促使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的诱因有:
1.晨起6时至12时交感神经活动增加,机体应激反应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心率、血压增高,冠状动脉张力增高。
2.在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后,血脂增高,血黏稠度增高。
3.重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排便时,致左心室负荷明显加重。
4.休克、脱水、出血、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致心排血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注量锐减。
可发生在频发心绞痛的病人,也可发生在原来从无症状者中。心肌梗死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肌坏死范围扩大。
可见,心肌梗死对人体危害很大,一旦发生,则需尽快就医,高危人群应当加以预防,如有发生不适,请立即就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