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   气冲 Qìchōng,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气指经气,冲指冲要,穴在气街部位,当冲脉起始部,为经气之要道,故名气冲。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胃经、冲脉的交会穴,是冲脉的起点。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法:仰卧,从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水平旁开3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腹膜壁层)。皮肤由髂腹下神经的皮支分布。在皮下筋膜内的脂性层和膜性层之间,除有上述皮神经外,还有腹壁浅动、静脉。针经血管内侧,穿腹外斜肌腱膜,进经腹内斜肌和腹横肌,或经该二肌下缘,刺入腹股沟管的内容(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该处为腹前下壁薄弱部分。   作用与主治   作用:调经血,舒宗筋,理气止痛。   主治:少腹痛,疝气,腹股沟疼痛,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沥,遗精,阳痿,小腹满痛,腰痛控睾,睾丸炎,阴茎中痛,阴肿,奔豚,阴茎肿痛,淋沥,癃闭,月经不调,带下,难产,崩漏,经闭,不孕,胞衣不下,附件炎,子宫内膜炎,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腹痛,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   刺灸法   气冲穴所处位置,男子约当精索、女子约为子宫圆韧带处,且靠近动脉,故宜慎刺少灸。   刺法:直刺0.5~1.0寸,局部重胀。针刺不宜过深。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以食指指腹揉按,每日早晚各揉按1~3分钟,可治疗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阴肿等症。   配伍   1、配曲泉穴、治疝气。   2、配穴、关元穴治妇科病证。   3、配气海穴治肠鸣腹痛。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气街,中脉,备不出为肿鼠仆。   《黄帝内经灵枢·杂病》: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针灸甲乙经》:腰痛控睾,小腹及股,卒俯不得仰,刺气街。脱肛,下利气街主之。妇人无子及少腹痛,刺气冲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腹中满热,淋闭不得尿。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炷如大麦,禁不可针。   以上就是气冲穴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